通知公告

  •       《测绘学报》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近日由测绘出版社出版。《测绘学报》创刊于1957年,是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学科最早创办的中文核心学术期刊,也是中国科协最早的77种自然科学刊物之一。60年来,伴随着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和导航科技的迅猛发展,《测绘学报》见证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各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影响力与时俱增。值此60周年刊庆之际,编辑部策划出版了“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2017年10期)。特刊共收录59篇高水平论文,593页,撰稿人均为测绘地理信息与导航学科领域内的著名专家和学者。他们对各自研究领域的综述,对学科各专业各方向之现状和未来的总结和展望,尤其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测绘地理信息和导航各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都极具权威性和参考价值。
      特刊由《测绘学报》主编杨元喜院士作序,共分院士论坛、大地测量学与导航、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测量与矿山测量、海洋测量6个栏目。院士论坛栏目中,10位院士从不同方向撰写了极具引领性的学术论文。李德仁院士总结了测绘学从模拟到解析,再到数字化发展的3个重要阶段和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兴起,进而论述了当今智慧地球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走向实时智能服务的最新进展;宁津生院士阐述了测绘学科在理念、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在向地理空间信息学演变过程中学科分类和内涵的变化;高俊院士则提出了测绘科技发展特别关注的4个领域——测绘服务、测绘产品、测绘与地图、测绘科技本身的供给侧改革;王家耀院士探讨了时空大数据时代的地图学;张祖勋院士提出大数据时代下的“云控制”摄影测量的概念;杨元喜院士梳理了微PNT发展需求和发展现状,并分析了与之关联的核心关键技术;龚健雅院士探讨了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遥感影像高精度无地面控制精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李建成院士从经典高程系统确定的理论和定义出发,给出不同区域和全球高程基准差异的定义,并推导了可将现有3种方法统一起来的数学模型;郭仁忠院士提出了地图学的复兴问题,希望通过对传统地图学的技术特征分析以及数字时代的发展机遇和需求归纳,寻求信息化时代地图学的发展路径;谭述森院士阐述了北斗系统在创新超越理念下的三大业务、四大功能的发展历程、技术体制、主要特点及前景预测。
      大地测量学与导航栏目共13篇论文,分别探讨了重力场的地球动力学与内部结构、精密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卫星重力反演算法、智能手机的室内定位技术、中国毫米级框架、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大地测量监测、VLBI全球观测系统、北斗广域实时精密定位服务系统、GNSS电离层延迟精准建模及修正、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NS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和GNSS空间环境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趋势。其中有文章指出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开发有效的室内定位新技术是工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摄影测量与遥感栏目共9篇论文,分别分析了星载MT-InSAR方法、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点云信息提取、遥感热异常分析、资源三号卫星、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时空融合、高分辨率卫星颤振探测补偿、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进展及应用。其中有文章指出我们正迎来一个大众化、开放的遥感时代,遥感的大众化既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并最终改变行业格局和大众生活方式。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栏目共18篇论文,分别回顾了中国地图学的发展;论述了全球地表覆盖领域服务计算、尺度驱动的空间聚类理论、地理学视角下的测绘地理信息、地图投影计算机代数分析、我国区域地貌数字地形分析、地理信息更新与城市管理智能化、地图制图综合、多模态时空大数据研究、政务地理空间大数据、图数统一表达地理模型和地理国情监测可靠性分析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地理模拟优化系统、地理数据数字水印和加密控制技术、多源矢量空间数据融合处理技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关键技术、实时动态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其中有文章指出地图学依然是制作和使用地图的科学、艺术和技术,在云计算平台支持下,一个可持续的制图生态环境正在形成。
      工程测量与矿山测量栏目共4篇论文,分别论述了道路/轨道动态精密测量、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矿区生态扰动监测、InSAR变形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发展及应用。
      海洋测量专栏的5篇论文则对海洋测量技术、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技术、海洋垂直基准、海洋空间信息基准技术、海底地形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特刊的出版,既是献给《测绘学报》60华诞的一份厚礼,也是充分挖掘《测绘学报》学术价值和传播价值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于提升《测绘学报》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测绘地理信息和导航科技成果的展示和传播,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 发布日期:2017-11-03 浏览: 493